连日来,中华大地充满悲痛之情,人们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习近平主席在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表示:“我们爱戴江泽民同志,怀念江泽民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奋斗终身。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3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全世界都能看见,历史都已记载,从1989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历史性步伐。
在缅怀改革开放先贤者和掌舵人的时刻,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和生活秩序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关键时刻,一定会将很多人把思绪拉回到那个既激情燃烧又充满阵痛的改革岁月,那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放年代。
我们镁业作为基础原材料部门,始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与内外部环境同频共振。镁业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在市场经济中经历风雨。我们在此时回忆那艰难中的时光,回看那来时的路,在聚焦我们自己的过往和行业历程的同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认同,更多的期待!
此刻,在诸多的烦恼中,诸多的不确定性中,更多细致的回顾来不及展现,更多冷静的思考顾不上梳理,我们只列举以下一些镁行业数据和简要回顾,以镁业的角度,纪念那段历史,致敬先贤!
中国金属镁产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从1957年12月抚顺铝厂镁车间投产至今,中国镁工业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韩薇教授作为镁业重要的开创者之一,对镁业发展阶段划分曾做过表述。这65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7-1987年的前三十年,中国累计生产镁7.51万吨,基本只靠抚顺铝厂一家支撑镁的生产,累计生产了7.23万吨镁,占了全国累计产量的96.2%,期间有个别短暂试生产的卤水与热法镁厂的累计产量只有0.27万吨,占3.55%。另有民和镁厂和锦州铁合金厂在1987年下半年有极少的产量。这30年间中国累计进口镁6.97万吨,占总需求量的48%。据韩薇教授的数据,1988年开始皮江法镁厂开始小规模起步,1988年有三家皮江法镁厂投产,生产了266吨镁锭。皮江法镁厂的商业化运行,是中国镁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
事实上,从1989年开始,国内皮江法镁厂逐步增加并实质性贡献产量。因此,如果把1989作为一个镁业新的阶段的开始不仅契合实际,也符合我们此刻对那个历史节点回顾的需要。从1989年至2002年的13年间,中国原镁产能从0.8万吨增长到44万吨,增长了54倍;年产量从0.42万吨增长到26.8万吨,增长了62.8倍。据尚镁网统计,这13年累计生产原镁128.3万吨,大体是前30年累计产量的17倍。仅在2002当年的产量就是前30年的累计量的3.56倍。
再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镁产量增速对比,1989-2002年的年均增幅为41.4%,2003-2012年均增幅为9.3%,2013-2021年均增幅为 4.0%。无疑,1989-2022年是中国金属镁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成长的最重要时期。
奠定了中国金属镁在全球的竞争地位
据尚镁网/尚轻时代信息,1989年中国原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5%,1995年占22.5%,中国在199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国,2002年镁产量占全球比例已经达到65.1%,进一步奠定和巩固了在全球镁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90%。金属镁是我国所有金属矿产品和金属材料中资源保证程度最好,材料自给率最高的品种。
1992年以前,中国是镁产品净进口国,依赖进口满足国防军工、冶金有色、化工等行业对镁的刚性需求,进口镁来自挪威、日本、美国等。1992年起中国成为镁产品净出口国。1990年中国镁出口量只有600吨,1995年达到4.7万吨,2000达到16.6万吨,2002年出口量达到20.9万吨,是1990年的35倍。虽然美国和欧盟分别在1995年和1998年对中国镁出口征收反倾销税,部分阻碍了中国镁产品的出口,但是由于中国镁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供应能力,出口量整体没有减少并不断增加,欧盟生产商竞争力继续衰退,在2003年3月欧盟宣布取消对华镁产品的反倾销税,中国镁产业在这一场国际贸易争端中取得最终胜利。
据尚镁网/尚轻时代信息,1989-2002年,中国镁产品累计出口量99万吨,占同期国内镁产量的77.2%,镁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一方面,中国镁出口为这一国际动荡时期全球镁的供需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更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出口换汇、社会财富积累、员工就业、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一时期奠定的镁业国际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在其后的20年间一直保持和增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速对比,1989-2002年的镁产品出口年均增幅远高于其后的各个时期。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在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中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为镁及相关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中国镁消费开始起步,并开始构建镁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开发体系
1990年,中国国内镁消费量只有6600吨,约占全球消费量的1.9%;2002年国内消费量达到4万吨,增长了53.4倍,约占全球消费量的8%。除了铝、钢、海绵钛等行业拉动的需求增长,镁合金在汽车、摩托车、纺织机械、军工、航空、3C、牺牲阳极等领域的应用也在这一时期起步,用量呈现较快增长。据尚镁网数据,这一时期国内镁消费年均增幅为17.8%,而同期中国之外市场的年均消费增幅为2.8%。
在这一时期,镁及镁合金研发热兴起,大量科研机构投入镁研发项目。“九五”期间开展了“阻燃镁合金等新型合金的研制”、“高品质镁牺牲阳极的研制”、“镁合金在轿车上的应用”等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2000年7月,师昌绪、李恒德、王淀佐、李依依、左铁镛等5位中国知名的科学家联名起草并向科技部递交了“加速我国金属镁工业发展的建议”。他们希望“能全面系统地制订一个目标,创造出自己品牌的镁合金,并成为材料领域实现跨跃发展的突破口”。该项建议提交后,国家科技部听取建议,将“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硅热法炼镁新技术、青海盐湖镁电解新技术列为“十五”(2001-2005)科技攻关的重大项目,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继续支持镁项目。同时,该建议得到了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也影响了日后的产业政策、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导向的制定,带动了更多研发资金和产业资金的投入。
可以说,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金属镁行业完全满足了国内相关行业和产业链的需求,并在镁合金基础研究、产业化研发和镁合金加工方面提前布局。相比其他金属矿产品,镁在特殊时期也能产得出、供的足,是极少数能全部满足国内需求的金属材料。在这一时期,也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系的基本架构,培养了科研人才和队伍,为后来我国在镁合金研发与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镁行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经历和见证过那段镁业发展历史的人们内心都会有着那个时代的记忆,都能讲出或悲壮和感伤、或壮丽和美好的镁业故事。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体验,那个时期虽然我们也时常面对困难和困境,也会陷入徘徊并忍受阵痛,但更常能感受到社会变革及进步带来的振奋和鼓舞,那时的我们头上有汗,眼中有光,身上有劲,手中有活,脚下有路,能看得见自己和行业在正确的路上前行的和成长足迹,能将自己的社会理想融入自己平凡而现实的工作,在各自岗位上能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对镁的未来充满希望,能明显感受到社会的包容性和创新活力。那13年的镁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特别是在此刻回看和思考,我觉得至少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
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
在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扬起新的风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相应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桎梏,激发了全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创新力,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投资大井喷,对外开放打开新局面。那13年,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成为综合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快的时期。
在上述经济形势下,镁产业的市场环境、发展条件、发展动力都得到改善,特别是皮江法镁冶炼工艺符合当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经济特点,也赶上了快速发展的多轮机遇,在1988、1992和1993年经历了三次镁厂建设高潮,并在九十年代中期蓬勃发展起来。最多时全国有22个省区建有金属镁厂,有近500家镁厂在运行。虽然也曾出现产能发展过快,发展水平不高,环保和安全问题突出等行业现象,但是也在不断的进行整顿和整合,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生产技术指标逐步改善,产业模式也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
由于生产力的大解放、社会活力的释放和社会创造力的迸发,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劳动者参与到加速工业化的建设事业中来,并用汗水追求车创造属于自己和家庭的美好生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从长期的镁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最大的镁出口国和最大的镁生产国,大大超越了前三十年发展的总和,发展质量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
得益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
这一时期,党中央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民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那一时期,镁行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带头人们敢试敢闯,带领子弟兵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负重前行、滚动发展,撑起了中国镁业的江山,提高了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为民开辟了新的产业空间。
在激烈的市场中,一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并与时俱进,加快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闯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时至今日仍然活跃在镁生产制造业的一些企业就是从那个时期起步并坚持走到今天的,他们同时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发展。如山西银光、瑞格金属、八达镁业、云海金属、山西东义、广灵精华、重庆镁业等。
那个时期的镁业发展和积淀,为21世纪中国镁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传承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人才和骨干,积蓄了力量。而在今天已经占据全球原镁产量半壁江山的陕西榆林镁产业集群,也是从2002年开始起步并崭露头角的。府谷神木地区的镁业发展,全部靠民营企业的活力和韧性,在艰难中探索,以创新性的镁业循环经济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在世界镁业的舞台,在后来的20年间持续保持和巩固中国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国际经济合作,得益于相对稳定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那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的关键时期以极大的战略眼光毅然拍板决策,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镁业的发展也极大融入和受益这一开放进程。皮江法镁冶炼技术在起步阶段就是引进的国外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镁产品的扩大出口就是以资源和能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产业集群优势换取劳动者和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增加社会积累,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最佳捷径,也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那个时期中国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吸引了部分外资。我查阅史料,在2002年,中国镁及镁合金冶炼和加工领域就已经有26家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包括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瑞士、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镁业,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也帮助中国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001年11月10-12日,正值WTO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WTO的时刻,镁业分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际镁业研讨会”。2002年9月,当时全球最大的镁业公司挪威海德鲁镁业在西安的镁合金厂正式开业。这两大事件都标志着中国镁行业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创中国镁业国际化的新未来。
-
得益于国家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这一时期,国家逐步摒弃了计划经济模式,取消了价格双轨制,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社保制度、科技体制和行业管理体制,金融证券市场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这些都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激发了更大的市场活力。其中,科技体制和行业制管理体制改革对镁行业的促进最为直接和显著。
在此期间,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中南大学等国有科研和学术机构的镁科技人员走向市场走入乡村,将前期引进和自主研发的的镁冶炼工艺技术传授给民营企业,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为民营镁冶炼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庆大学、上海交大、有色研究总院、中科院金属所、长春应化所、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大、哈工大、沈阳工大等科研机构在开展国家国防军工领域镁合金研发项目的同时,也将研发的镁新材料及加工技术与民品生产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逐步追赶并赶超镁合金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国际水平。
1995年12月8日,当时担负有色金属行业管理职能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持召开了“我国镁工业发展现状与动态座谈会”,开始重视并引导镁冶炼行业健康发展。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建立“镁行业信息协作网”,加强信息沟通和服务,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并筹备成立全国性的镁行业组织。1997年11月25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复组建全国镁业联合体。1997年11月27-29日,全国镁业联合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行业信息交流大会在河南郑州市举行。2000年7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作出批复,同意全国镁业联合体加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这是有色协会于2000年6月正式挂牌后吸收和批准的第一个专业分会。
这期间,全国镁业联合体和镁业分会在在行业管理、行业服务、行业自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在镁冶炼工艺提升、节能降耗、扩大镁应用和市场推广、反倾销应诉、出口价格协调与管理、维护行业竞争秩序、市场信息服务、对外交流与商业合作、行业规划与政策建议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向好发展。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再回顾镁行业历程,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慨。也许在今天看来,当年的成绩并不显著,当年的困难也不以为然。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一定还能回忆起当年的种种磨难和苦涩,种种遗憾和抱怨、种种不满和不解。但是我相信,今天的我们在抹去记忆的尘埃之后,会发现那个时代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庆幸和欣慰的东西,那么多值得感动和感恩的情境,有那么多让我们我们难忘的旋律。
正如习主席在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所讲:“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在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下,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在面临国际突发事件、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紧要关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领导集体都能保持定力,从容应对。特别是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能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责任担当,坚持韬光养晦,纵横捭阖。在惊涛骇浪面前,能毫不动摇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稳住了改革发展大局,率领人民再度跋山涉水,度过难关险关,不仅把握了当时的发展机遇,也为后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产业那时的发展和今日的繁荣。没有时代的机遇、没有国家的稳定,我们就还只能继续在风雨中飘摇。我们镁业今天的成长和巨变,都源于那时打下的基础和指引的路程,镁业的历程就是对那个年代重大抉择最生动的注释,是对当时国家发展进程的最好折射,是对以往付出最好的回报,也是对时代伟人和前辈最好的告慰。
此刻,我们真的要感激和那个时代,有邓公、江公这样伟大的人物顶天立地,站在前面为我们遮风挡雨。他和他们能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气概,以无问西东、忍辱负重的勇气在困境中在压力下砥砺前行,并以乐观主义精神感召和鼓舞亿万人民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现代化的国家,创造美好生活。能在国际舞台以个人魅力、个人修养、个人智慧,充分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中国气度、中国格局,讲好中国故事,最大限度弥合分歧和争端,最大限度为那时的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并且那个时代也已经过去了20年。今天,那个时代的国家掌舵者江公已然远去。然而,那个时代早已在我们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期待那个时代的领袖魅力、精神风貌、高尚情操、政治遗产,能成为新时代的风标和宝贵财富,能被当代人和后人永远珍视并不断继承和发扬,能守正创新,继续护佑我们的社会风调雨顺,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我们的世界四海升平!
并且,你我他,无论出发多久,都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深切缅怀江公!您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永载史册,永在人心。
您一路走好!
(董春明尚轻时代金属/尚镁网)
相关阅读:
-
【数说镁业10年】不断巩固镁产业国际地位持续扩大镁产品国内外市场 -
董春明谈镁市波澜与镁合金应用——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
今天,中国镁工业走过60年!几代人芳华为此绽放,一甲子镁业向前向上! -
【镁业旧文重放】—加入WTO与中国镁工业 -
镁业三十年:多少物是人非 多少追求期待(旧事旧文回放)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尚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