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镁市波澜与镁合金应用——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谈到汽车镁合金的话题,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镁合金在汽车、电子及其他领域应用的性能优势,能给制造和使用带来的收益。从技术角度,这已经被很多应用案例所验证。同时,很多人也都会提及一个观点,即金属镁价格的稳定有利于扩大镁合金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并诟病镁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来的新一轮涨价。有部分人认为,镁厂的行为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制约了一些正在研发或启动中的汽车镁合金零部件、镁合金模板及其他项目进程,并因此“谈镁色变”。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产业链人士一个美好的期待。我观察镁行业多年,在此简单谈下对此问题的看法。


首先,新一轮镁价上涨是在特别时期发生的,与其他原材料都有共性。

2021年以来镁价上涨并处在高水平的确是事实,特别是9月中下旬主产区榆林地区能耗双控导致的停产限产措施引发镁价的暴涨和供应进展令人心悸,甚至成为全球关注的供应链突发事件。据尚镁网数据,2021年年初镁锭价格为152502021年年末价49000,最高价为70000元(923),是有史以来最高价,但在60000元以上的持续时间只有6天,然后迅速回落。2021年度平均价为25943,同比增长93.9%,也是历史最高价格水平。今年一季度,镁锭价格在40000元之上波动,4月份以后开始逐步下降。5月底以来,镁价跌回到30000元以下,615日最新价格为25500元,已经跌回到去年8月暴涨前的水平。

            2021-2022年6月中旬中国镁价格走势


我们都知道,2021乃至今年头几个月,是中国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产生巨变的特殊时期。正值“十三五”收官考核和“十四五”起步,能耗双控、双碳目标和政策频繁出台,生态和环保要求升级,督察力度空前,国内外疫情不断并且国内大部分地区存在防疫过度情况,自然灾害频发,俄乌战争引发地缘政治紧张,国际航运紧张成本增加,公路物流严重受限,人员流动严重受控,但制造业出口仍然显著增加,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紧张,各地区普遍存在拉闸限电限电现象并频发,煤炭、天然气、汽油、电力价格不断上涨……


各种因素叠加的形势下,国内外基础原材料价格存在普遍上涨的情况,几无幸免,并且供应链紧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议题。我举几个例子:据有色协会和工信部信息,2021年大宗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68490/吨、18946/吨、15278/吨、22579/吨,同比上涨40.5%33.5%3.4%22.1%;电解镍、电解钴现货均价分别为13.7万元/吨、36.3万元/吨,同比上涨25.6%40.1%;碳酸锂、氢氧化锂现货均价分别同比上涨177%117%;冶金级工业硅、化学级工业硅均价分别同比上涨108%123%;硅铁价格全年低点6300/吨,9月下旬最高价达到18000/吨以上。今年一季度,大宗有色金属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71672/吨、22187/吨、15440/吨、25548/吨,同比上涨14.4%37%0.6%15.6%;受新能源产业需求增长、锂资源供应紧张等影响,一季度国内镍、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19万元/吨、52.5万元/吨、42.1万元/吨,同比上涨43.2%54.4%456%;一季度,冶金级工业硅、化学级工业硅均价同比上涨58.6%67.4%。上述数据表明,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并非金属镁所独有的现象。连市场规模比镁大得多并且有期货市场对冲交易风险,并且中央政府动用抛储、限价、约谈、行政处罚等组合手段进行干预的铜、铝、钢铁、煤炭、硅铁等都难以保证价格稳定,金属镁价格更是难以稳定的了,不可能独善其身。


其次,镁市场半年多来的上涨形势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上述因素及对经济和社会影响不必细述,相信每个人都会深有体会。但是,这也正是镁产业和产业链面临的现实的生存环境和条件。镁冶炼和加工行业并不大,镁的生产受到外部条件制约较大。镁冶炼企业及相关企业也普遍是中小型企业,缺乏对资源和产业链掌控能力,要随时应对煤炭、电力、硅铁、兰炭、矿石、运输、疫情管控等各种挑战和困难。加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经济调控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导致镁的生产就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维持的。具体讲,镁厂的成本水平、开工运行情况都非个体企业和行业所能独立决定的,各种市场干预很多。特别是,当前国内外镁冶炼产能集中度较高,全球产量的87%在中国,中国产量的约65%在榆林,榆林府谷县的产量约占了全国的一半。因此,这一地区与镁冶炼相关的风吹草动,市场都非常敏感也非常脆弱。能在这种复杂艰难的形势下保生产运行,保全球供应量基本稳定,保就业、保稳定、保安全,镁厂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付出了很大艰辛,已经实属不易了。但整体看,全国实际产量并未减少,不论国内国外,所谓镁“断供”都不是事实,有些危言耸听了,至少在量上没有。而国内网上“键盘侠”和“战狼”们津津乐道的所谓“大旗论”“卡脖子论”更是臆想!


我们也都知道,作为市场定价的商品,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多,除了成本还有供需、资金、交运、营销策略、市场投资与投机、企业风险准备等特殊性安排等等。应该说,去年9月下旬以来镁价高企,的确给镁冶炼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收益,但这种局面也非外界所说的生产商“哄抬价格”那么简单,供求关系和基本面还是起主导作用的。


虽然榆林市的府谷和神木地区金属镁限产并未持续(实际半个多月),复产很快。全年中国实际镁锭产量约在93万吨,比2020年还略有增长。但是突发的限产停产措施及其他原材料的供应紧张令下游产业链出现恐慌,特别是国外用户和贸易商都有不同力度的加大库存以应对风险的行动。海关统计显示,2021年金属镁出口量47.8万吨,增长了21.3%。中国金属镁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在50%以上,这一显著增长给市场定下了基调。实际上,国外产业链客户是这次镁价上涨中的最主要买单人,这也是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在国内金属镁的消费构成中,有大约2/3是用于铝合金、海绵钛、钢铁等冶金领域,用于镁合金消费的原镁不到1/3。因此,出口和国内铝合金行业消费构成了镁市场的主体,这两个领域的采购量没降反升,由于是刚性需求,价格承受能力要强于镁合金用户。尚镁网了解,只有海绵钛行业外购的镁是下降的,要么停产要么启动全流程中的电解镁生产线。此外,自行车行业用镁也是明显下降的。


同时,尽管镁价处于高位,但国内镁合金领域的实际消费下降也是有限的,这从国内几家镁合金及压铸上市公司的年度业绩公告中就可以看出来(各行业情况不同),产销数量是增加的,盈利是下降的。由于终端用户强势,他们向下传导价格较难,承受了这轮价格上涨带来的最大压力。希望市场好转后,终端客户一定要善待这些能在困境中坚持给你保供的供应商。但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现有客户对镁合金材料是有粘性的。


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考虑市场增减后的镁供求基本是平衡的,略有紧张。


在这种局面下,加之对榆林地区镁冶炼企业兰炭设施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迟迟没有确定,市场参与方都担心会出现新的限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成为供方惜售挺价的一个重要理由。作为原材料商品,销售产品随行就市,当有人出更高价格(虽然买方并不情愿),一般卖方不会出于“稳定市场”和“扩大应用”而降低价格出售,充其量是保量不保价。同样,在市场下跌乃至低于成本时候,也鲜有客户出于“共赢”愿望而乐意高于市场价购入。这与有些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锁定价格,或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及定价机制有所不同。当然,目前镁生产者和市场库存也在逐步累加,这成为5月份以来镁价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上述分析都是基于市场基本面,这是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至于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和某些局部存在过度投机和炒作,我不知详情,也不去讨论,但肯定不会是主流和主因。


第三,本轮涨价前的多年间,镁价格波动并不是很大,且基本在相对合理的比价区间。

回顾我所经历的镁市场30年发展的历程,出现过多次镁市场价格暴涨,都令人记忆深刻。最近的一次大的异动是2008年奥运会前夕的暴涨,也是伴随投资热和能源、原材料普遍上涨的浪潮而发生的,也是政府强势关停相关产能后突发的,但是也都没有此次表现的更加剧烈。自2009年到2020年,金属镁市场基本维持供需平衡,多数时间都是产量略有过剩,冶炼产能也相对过剩。镁价格基本是在成本线上下窄幅波动,镁价在短时间内的上涨也全部都是突发的外部因素和政策因素导致的,涨价持续时间远多于镁价低迷时间,能活下来并运行的镁厂基本上长时间都在微利状态(关停的就不用说了),稍微增加一些投资改造投入就会捉襟见肘,投资回报率并不高。镁行业不断洗牌,很多镁厂和镁加工厂都黯然离场。现有镁厂也仍然有许多在环保、节能、降碳、安全、清洁生产、自动化、员工福利方面的历史欠账需要持续投入来弥补,并需要加大投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来源:CM咨询公司)

2011-2021年5月铝铜镍锌锡铅镁价格变化指数

黄色为镁价


我这里有数据和图表可以显示,至少在2021年前的10年,国内外镁价格的变化指数基本上与其他主要有色金属品种铝、铜、铅锌、镍的价格指数同频共振,特别与硅铁价格走势完全一致,不太能得出镁的波幅大于其他金属的结论(注意不是不波动,是波幅并不凸显)。


            2009-2022年6月中旬中国镁/铝价格比值


具体的行业与市场数据信息我不必多说,仅提一个指标能说明一些问题,就是镁铝比价。尚镁网统计,2009年以来,镁铝比值基本在0.9-1.2之间波动,平均为1.052020年镁锭价格还低于铝锭价格。这12年间,镁铝比值基本没有超出业界以往公认的合理区间,即1.3以内。客观地说,这些年镁的性价比应该是合理的,有利于应用的。但遗憾的是,镁合金的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增幅,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增量更是不大,甚至远低于汽车产量增幅。虽然研发成果不少,进展和亮点也有一些,但是镁用量与期望相比差距还很大,乘用车单车平均用镁量仍然不足2.5公斤,与欧美还有较大差距,更与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不相称,我们有着比较优势的这张资源牌、材料牌并没有被完全打好。个中缘由,肯定不应该都归因于镁价过高或比价不合理。


可以理解的是,从用户端来看,这个镁铝比值越低是越有利于推进应用的,这也是2020开始镁的创新应用和研发项目增加的一个动因。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能有更多创新活力,已经在实施和谋划更多的镁合金部件方案。但是,突如其来的涨价,镁下游产业的确再度受挫,包括汽车、自行车、建筑模板在内的一些镁合金开发项目有所停滞。产业链可能都有所犹豫,重新审视,镁材料是否可靠,是否可多用?


在这里回顾并不遥远的历史,并不想推诿什么,评价什么,只是想请大家能稍微跳出当前的特殊时期,回看产业与市场过去的发展轨迹,对展望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参考。


第四,这一轮镁价上涨也有教训有收益,倒逼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危机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此轮镁价上涨,供应链出现“风险”,也是多年所积累的问题的集中爆发,并能让各方看的更加清晰,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问题的复发,避免自身再陷于“风险”之中,也避免市场的大起大伏。


简言之,至少有这么几点需要重新加以认识和提升的:

⑴各种行政管控和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要渐进式调整,以免影响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


⑵镁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能耗双控、双碳进程、环保升级的要求下,要加大投入,加快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合规性,提高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需要通过重大技术变革和工艺创新,提高镁冶炼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能力,进一步在生产成本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满足市场和用户预期。


⑶原材料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过高有利有弊,利弊需要权衡,适度分散布局,会更有利行业与市场稳定发展,也更能稳定市场预期。客观说,中国乃至全球镁冶炼产业过多集中于榆林神府地区是逐步形成的,是民营企业忍辱负重,在市场夹缝中开创的竞争局面,这并不构成人家的不是,反而是人家对产业链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产业链的现实依靠。地方上在一定时期内限能耗、抓环保、补短板也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行事,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全球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其自身多年累计形成的短板。此轮涨价应该能使各方看到这一短板,也加快了其他地区镁冶炼新项目启动的步伐,催生产业多元化布局和多元化模式,将会极大改善供应格局。


⑷镁产业供给侧改革还需加大,要不断提升镁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提篮买菜”“每日议价”不是现代化供应链应有的做法,不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方案。行业需要通过整合,真正能形成有资源掌控能力,市场影响力、科技创新力、市场信誉度高,一体化、集约化程度高的镁企业,提振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开发能力,提振镁下游用户信心。


⑸镁需求侧,除了成本因素,需要更大程度利用镁的材料特性开发镁的应用潜力;需要更全面评估材料选型的后的综合收益,工业用户和零部件供应商制订适应性更强的材料转换方案,在维护自身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材料产业的竞争。


⑹镁及镁合金产品的贸易方式及定价模式也应该有所改进,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上下游合作模式,探索指数定价、长期合同、浮动定价、浮动成本+固定利润定价、产能合作等创新合作模式。


⑺从国家层面,应该再次能看到镁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能源金属”的特征和潜力,应该像对待铁矿、铜、铝、稀土一样加强对镁供应链的监测,确保在各层级各方面政策调控中考虑镁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有必要增加国家储备,建立金属镁物资储备调节机制,必要时动用这一机制平抑和维持市场合理运行,给市场多些“定心丸”。


第五,往前看,镁价格正逐步回落,供应还将持续改善,消费也必将回升,风物长宜放眼量,还应该对镁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保持坚定信心。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经历了这场镁市场风波,各方对镁金属及镁产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深刻认识。据说,这已经多次成为国家领导层面进行双边和多边会谈中被提及的一个议题。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了解到保障镁生产的基本稳定是确保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被纳入有关政策把控范围,相关整改措施也多了很多的考量。同时在宏观层面,保能源电力稳定、保运输通畅也被反复要求。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六保六稳”已经成为上下共识和行动,一系列举措正在推进落实。


当前镁行业的供应局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既有镁冶炼企业的工艺改造和环保升级正在展开,将以分步、稳妥的方案实施,不大可能会再度发生突发性、大规模的减产和限产。改造后的镁企业将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要求,继续成为镁市场的主力军。同时,包括安徽宝镁(宝钢金属和云海金属合资企业,一次性投资建设30万吨镁及镁合金产能)在内的多个重大镁冶炼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宝武集团、中信集团、中铝集团、吉利集团、万丰奥特集团、宁德时代等大型企业都已经在镁业布局。具备多重优势和实力的大企业将成为行业一体化的领军者和市场的稳定器。同时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区还有多家镁厂陆续重启或和开工建设,青海盐湖镁业的电解镁生产线有望今年复产,几乎所有的海绵钛企业都启动和在建配套的电解镁生产线,打通全流程工艺。


在国外,出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多重考虑,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都在部署新建镁冶炼厂,以逐步减少对中国镁的依赖。但我认为,不管他们如何考虑,这对我国产业并非坏事。从积极的方面看,可以逐步减少我国高耗能、资源性、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缓解国内供需形势,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另一方面,这些项目一但实现,也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镁市场的整体稳定,有利于吸引投资和创新投入,推进镁材料的全球创新和更广泛应用,也能推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但根据历史经验,国外镁项目推进较慢,实现规模化生产仍然存有较多困难,预计还需要数年时间。这也给中国产业链留有创新升级的窗口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窗口期,加快补链、固链、强链、扩链,重在质的提升,同时适度把控量的增长。


截止到6月中旬,国内镁铝比价已经回到1.25左右。虽然市场小幅波动还将不可避免,但各种动态表明,镁市场的相关的困难和矛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随着相关镁冶炼和镁合金加工项目的推进,镁产业能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做好迎接镁及镁合金大批量应用的相关准备。镁产业链相关方对此形势应有所了解,对未来中长期形势有所预判,镁材料的性价比优势还将持续保持,对镁业及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还要要保持坚定信心。


同样,对汽车用镁合金前景,我们仍然并充满期待并抱有信心。根据国际镁协最新发布的《镁生产的碳足迹及交通工具中镁部件应用的生命周期评估》报告,在考虑了原料生产、使用与回收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与铝部件相比,不论使用当前哪种工艺生产的镁,用镁制汽车部件替代铝制部件都会有更佳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节能宣传周的镁声音】扩大镁合金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有更佳的节能低碳效应!这个结果,是与欧洲混合用铝的场景进行比较的,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而如果铝部件使用煤电生产的碳密集型原铝材料,结果会完全不同,镁的减排效应会更加显著。这将是镁合金规模化应用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更重要的是,扩大镁合金的应用,将是汽车电气化时代、低碳发展时代轻量化的一个重要的优化解决方案。在当前中国有绝对的镁供应优势的条件下,期待汽车业能进一步提高对镁材料的重视,把镁合金的应用当成汽车业材料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恢复并推进相关汽车镁合金项目的实施,为节能减排和双碳战略做出特别贡献。除了价格、成本和利润,我们产业人在发展目标和战略上可以有更多的一些情怀和考量!


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镁与汽车与3C与其他产业链,以往从未远离,还将携手共进!让我们一起,不负资源禀赋,不负期待和使命,为国为民为企业开辟新的产业蓝海,建设更好的镁业更美的中国!


(作者:董春明 尚镁网/尚轻时代金属)

    微信号:sunlightmetal001

【镁产业链骨干企业联合展示】我们一起,建设更好的镁业,更美的中国!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尚镁网